
霧社事件(1930)
霧社事件是日治時期最著名的原住民抗日事件,由賽德克族的莫那魯道領導。由於日本政府對原住民施加壓迫與歧視,包括剝奪土地、限制自由與文化,最終激起反抗。1930年,賽德克族武裝起義,攻擊日本人聚居地霧社,造成百餘人傷亡。事件之後,日本軍警展開血腥鎮壓,造成數百位原住民死亡
1930年10月27日
原住民族正名運動(1980s–1990s)
過去,原住民常被統稱為「山地同胞」,這是一種帶有歧視色彩的名稱。1980年代起,原住民族開始發起「正名運動」,要求政府正式承認各族群的族名與文化主體地位。1994年,憲法增修條文正式使用「原住民族」這一名稱,並開始逐步推動文化復振、語言教育與土地權利的保障。 1994年8月1日

原住民傳統領域與土地權運動(2010年代至今)
土地對原住民族文化與生活極為重要,但歷史上大量土地被國家或私人企業侵占。2017年,原住民族委員會公布《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劃設辦法》,卻將土地限縮於未登記公有地,引發不滿。各族群發起抗議,代表性人物如台東部落的環保戰士「日子」,以及太魯閣族青年們都積極參與,持續爭取土地自主權。
1997年8月1日電子書
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傳承

跳轉按鈕範例
臺灣是一個擁有豐富文化與多元族群的寶島,而原住民族作為臺灣最早的居民,其歷史與文化承載著這片土地的深厚記憶。從壯麗的山林到遼闊的海洋,原住民族的生活方式、語言、工藝、音樂、祭典與信仰,塑造了獨特且珍貴的文化資產。然而,在全球化與現代化的浪潮下,原住民族面臨著語言流失、土地權益爭議、文化斷層與身份認同挑戰。
各族特色介紹
Introduce
阿美族
達悟族
魯凱族
泰雅族
排灣族
關於我
我是中壢高商資處科的楊妤婕,我是一個喜歡旅遊的人,也很喜歡騎腳踏車去挑戰台灣所有的腳踏車步道。
我想介紹原住民文化是因為我很喜歡認識更多文化或接觸大自然,也很喜歡台灣原住民跳舞或祭典帶給我的氛圍與感受,我很喜歡那股濃濃的熱情活躍和快樂。
Contact Us
Pellentesque nec dui pellentesque, fermentum turpis eu, facilisis libero. Vestibulum fringilla nulla augue, at consequat metus facilisis condimentum.